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

米内网官方微信:米内网 menetwx

(微信中常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别让“糖网”偷走光明,早期干预的关键策略

来源:米内网2025-08-2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被称为“沉默的视力小偷”——它悄悄侵蚀视网膜,早期几乎无症状,却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夺走视力。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25年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显示,2024年全球每11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糖尿病(约5.89亿),其中中国患者达1.48亿,预计2050年将增至1.68亿。更令人警惕的是,约1/3的糖尿病患者会进展为DR,而多数人直到视力明显下降时才察觉,此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早期干预:与时间赛跑的“视力保卫战”

DR的可怕之处在于其隐匿性:早期视网膜微血管已开始受损,但患者可能毫无察觉。此时若不干预,血管渗漏、出血会逐渐加重,晚期新生血管疯狂生长,最终导致视力骤降甚至失明。早期干预不仅对保护视力至关重要,还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长期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实施强化血糖控制、优化血压与血脂管理,内科治疗改善微循环,以及倡导健康生活方式,能够显著延缓疾病进程,减少视力损害的风险。

控好“三高”:筑牢防线的基石

血糖、血压、血脂的波动是DR进展的“加速器”,三者协同管理才能筑牢防线:

血糖管理:避免大幅波动是关键。医生会根据年龄、并发症制定个体化目标(如年轻患者空腹血糖建议4.4-7.0mmol/L),口服药或胰岛素需规律使用,切忌擅自停药。

血压控制:目标值建议低于130/80mmHg。

血脂调节:高甘油三酯会加速视网膜血管损伤。他汀类药物是治疗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基础。

内科治疗:精准打击早期病变

2024年《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明确推荐,轻中度非增殖性DR(NPDR)患者在控好“三高”的基础上,联合针对性药物可显著获益。其中,复方丹参滴丸因明确的DR 适应症(2型糖尿病引起的I、II期NPDR)成为重要选择,一项关于复方丹参滴丸预防早期DR机制的研究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显著改善了细胞排列失调,降低血管通透性和振荡电位的振幅,并恢复视神经纤维层厚度、降低了视网膜和血清中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可以通过血管和神经保护作用来预防早期DR。近年来得到了多部指南和共识的广泛推荐。

定期筛查:给眼睛做“体检”

DR早期诊断的唯一可靠方式是专业检查,就像用显微镜找细微裂缝:

基础检查:每年一次眼底镜检查,可直观发现微血管瘤、出血点等早期病变。

精准评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能清晰显示血管渗漏部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可检测毫米级的黄斑水肿,为治疗决策提供依据。

筛查频率:无DR且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至少每1~2年筛查1次;轻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每6~12个月筛查1次,中度NPDR患者每3~6个月筛查1次,重度NPDR患者每3个月筛查1次。

生活方式:慢性病管理的“隐形处方”

健康的生活习惯是DR长期管理的“免费良药”:

饮食:增加蔬菜、水果及全谷物摄入,减少加工食品与高糖食物,维持血糖稳定。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每次30分钟以上,既能控血糖,又能改善眼部微循环。

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直接损伤视网膜血管,酒精则可能升高血压,两者均需严格控制。

体重管理:BMI维持在18.5-23.9之间,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可减轻代谢负担。

DR的防治就像一场持久战,早期干预是赢得胜利的关键。通过“控三高+药物干预+ 定期筛查+健康生活”的综合策略,多数患者能有效延缓病变进展,守护清晰视野。记住:糖尿病患者的眼睛更需要“精心呵护”,早一分重视,就多一分光明的可能。

声明:本文谨供行业人士参考,消费者请参照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购买,内容的合法合规性由作者或委托发布方承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