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批集采剑指两个超10亿品种,倍特、齐鲁、石药全力迎战
米内网数据显示,从4+7城市及联盟地区开始,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第七批、第八批、第九批、第十批集采已累计有28个血液和造血系统化药中标,涉及抗血栓形成药(14个)、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9个)、抗贫血制剂(3个)、止血药(2个)。
昔日百亿大品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惨遭集采“放血”,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该产品的销售峰值在2018年达到了122亿元,4+7城市(2018年12月)及联盟地区(2019年9月)中标后迎来断崖式暴跌,2021年跌至45亿元,2022-2024年虽有起有伏但难以力挽狂澜,销售额在2024年回升至51.7亿元水平。
第十一批集采涉及10个血液和造血系统化药,分布在抗贫血制剂(2个)、抗血栓形成药(2个)、血液代用品和灌注液(4个)、止血药(2个)。
上述品种2024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合计销售规模超过80亿元,超10亿品种有罗沙司他口服常释剂型、复方醋酸钠林格注射液/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
截至2025年7月31日(信息填报截止日),竞争集团(按二级集团统计,含原研+过评)超过20家的有罗沙司他口服常释剂型和腺苷钴胺口服常释剂型,除了复方电解质注射剂和西洛他唑口服常释剂型外,其余6个品种的竞争集团均在10家以上。
10个拟纳入第十一批集采的血液和造血系统化药将有超过100家二级集团迎战,其中科伦药业(含四川科伦药业、河南科伦药业等子公司)以7个产品领先,正大制药(含正大天晴药业集团、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江苏正大丰海制药等子公司)有6个产品,倍特药业和浙江海正药业各有4个产品,齐鲁制药、石药集团等6家二级集团各有3个产品……这场激战谁将成为大赢家,我们拭目以待。
值得注意的是,第十一批集采公布了“过评数量达到条件未纳入的药品”名单,平衡盐溶液剂、腹膜透析液注射剂、复方氨基酸注射剂、吲哚布芬口服常释剂型、艾多沙班口服常释剂型暂时躲过一劫,而中/长链脂肪乳(C6-24)注射剂将纳入接续采购。
千亿市场跌宕起伏,科伦稳守冠军,正大制药、华东医药成功突围
血液和造血系统化药是国内药品市场热销大类之一,2018-2024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均在1000亿元以上,然而2018年启动集采后,市场规模经历了跌宕起伏,格局迎来了大洗牌。
对比集采前(2018年),2025年Q1血液和造血系统化药TOP10集团有较大变化。科伦药业继续稳坐榜首,市场份额则从2018年的11.06%一路飙升至2025年Q1的12.55%,领军优势不断扩大。正大制药2018年排在TOP14集团,2020年起挺进TOP10集团之列,2025年Q1排名TOP8集团,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1.90%升至2025年Q1的2.67%。华东医药的血液和造血系统化药2021年起持续暴涨,集团排名也在一路飙升,2025年Q1首次挺进TOP10集团,成为了千亿市场新黑马。
最新TOP20产品出炉,恒瑞独家产品实现“4连涨”
2025年Q1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血液和造血系统化药TOP20产品合揽超过156亿元,氯化钠注射液以56亿元问鼎榜首,葡萄糖注射液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也拿下了超10亿元的销售额。
TOP20产品中有8个在2025年Q1有正增长,包括了硫酸氢氯吡格雷片(+2.49%)、阿司匹林肠溶片(+4.78%)、利伐沙班片(+6.30%)、依诺肝素钠注射液(+3.49%)、吲哚布芬片(+15.67%)、海曲泊帕乙醇胺片(+7.81%)、复方醋酸钠林格注射液(+4.75%)、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5.34%)。
海曲泊帕乙醇胺片是恒瑞医药在2021年获批的1类新药(独家产品),用于既往对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反应不佳的慢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成人患者,以及用于对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不佳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成人患者。
该新药获批当年便谈判成功进入国家医保目录,2022-2024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连续增长4574.34%、106.24%、35.72%,2024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2025年Q1再有7.81%的增长,是血液和造血系统化药TOP13产品。
2024年10月,恒瑞医药提交了海曲泊帕乙醇胺片化药2.4类新药(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联合免疫抑制治疗,适用于15岁及以上初治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
近几年,随着国内生物药研发逐渐成熟,越来越多药企在血液和造血系统领域布局生物药新药。目前有6款生物药1类新药正在加速冲刺,其中包括了三生制药的重组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注射液(CHO细胞)、步长制药的注射用艾帕依泊汀α、人福医药的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液等热门产品。2024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血液和造血系统生物药的销售规模达400亿元水平,潜力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