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主要是在城市公立医院进行的,国谈品种除双通道药店外,也主要是在城市公立医院销售的,所以本文仅针对受集采和国谈影响最大的城市公立医院的西药(化学药 生物药)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不包括基层和民营医疗机构,也不包括院外零售药店,不包括中药。
TOP20品种
2024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的TOP20品种与国采之初2018年的相比,冠、亚军没变,人血白蛋白仍是老大,氯化钠注射液稳居第二。13个品种出局,只有7个仍保留在2024年TOP20中。
一、出局13个:11个国采品种悉数出局
2018年TOP20品种中纳入国采的11个品种,在2024年TOP20中全部出局。
其中,纳入4 7及扩围集采的品种有5个(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瑞舒伐他汀钙片、恩替卡韦分散片),纳入第2批国采的品种有2个(阿卡波糖片、替吉奥胶囊),纳入第4批国采的品种有1个(注射用泮托拉唑钠),纳入第5批国采的品种有2个(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多西他赛注射液),纳入第7批国采的品种有1个(注射用美罗培南)。
另外两个出局2024年TOP20的是“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品种(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前列地尔注射液)(详见图一)。
二、新增13个:国谈品种过半
2024年TOP20较2018年TOP20新增的13个品种,过半是国谈新药(其中,6个是生物药),还有3个国采药以及他克莫司胶囊。
在新增的6个生物药中,有2个为PD-1单抗(2019年国谈成功的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注射液/达伯舒,2020年国谈成功的百济神州的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百泽安),以及已有多款生物类似药获批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沈阳三生制药的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特比澳)。
此外,另3个新增的品种是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和石药恩必普的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
2024年TOP20新增的3个国采品种分别是第8批国采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8:1),和第10批国采的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第八批国采落地执行(2023年7月)时间尚短,国采影响尚未释放完毕,第十批国采于2024年底才开标(2024年销售尚未受影响),故上述3个国采品种暂仍保留在TOP20中。(详见图一)
三、保留7个:生物药过半,氯化钠、葡萄糖红旗不倒
2018年TOP20仍保留在2024年TOP20的有7个品种,包括4个生物药、免予国采的2个化药以及地佐辛注射液。
其中,4个生物药分别是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以及2017年国谈成功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和利妥昔单抗注射液。
因无参比制剂而幸免国采的2个化药注射液(氯化钠、葡萄糖)成为极少数幸存的化药,而且是唯二最大化药。2024年,氯化钠注射液稳居第2位不变,葡糖糖注射液排名不降反增,前进了6位,由2018年的第20位前进到了2024年的14位。
仍保留在2024年TOP20的7个品种中,有3个排名变化较大,其中2个单抗排名大幅上升,注射用曲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注射液的排名分别由2018年的第15位、17位提升到2024年的第5位、7位,都前进了10位。地佐辛注射液排名则后退了10位,由2018年的第6位下滑到2024年的第16位。(详见图一)
TOP20企业
2024年中国城市公立医院的TOP20企业与国采之初2018年的相比,前三名没变,冠、亚军仍是两大外企阿斯利康、辉瑞,恒瑞稳居第三,本土企业老大。6家出局,有14家仍保留在TOP20中。相对于TOP20品种,TOP20企业排名变化幅度稍逊。
进口药不可或缺成就了外企的显耀地位,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TOP20企业中,外企一直过半,2018年TOP20有12家(占60%)外企,2024年TOP20有11家(占55%)外企。本土企业有所进步,由2018年的8家(占40%)增加到了2024年的9家(占45%)。
一、出局6家:2/3是外企
跌出2024年Top20的4家外企是晖致、欧加农、勃林格殷格翰和费森尤斯卡比。
晖致的知名大品种络活喜(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万艾可(枸橼酸西地那非片)等均已纳入国采;
勃林格殷格翰于2024年11月20日宣布,将森福罗(普拉克索)和泰毕全(达比加群酯)委托给国药控股进行推广,于今年1月7日宣布,将第十批国采丢标的欧唐宁(利格列汀)在国内非医疗机构渠道的分销及推广交由上药控股负责;
费森尤斯卡比的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分别纳入第四、五批国采。
前9批国采,每批都有外企原研药中选,第10批国采原研药已不见踪影,外企正集中调整战略,放弃原研药在华销售权,加码在华创新药研发。但创新药短期难以产生营收,致多家外企排名下滑。(详见图二)
二、新增6家:中外各半
2024年TOP20企业较2018年TOP20新增的6家企业中,中外各占一半。
其中,新增的3家本土企业是宜昌人福、石药欧意和信达生物制药。
宜昌人福深耕小众领域麻醉药,石药是大型传统药企成功向创新转型的代表,信达生物凭借强大的商业化能力而从大批Biotech中脱颖而出,被赋予“医药二哥”美称。
新增的3家外企是强生、默克和武田。强生和武田在2021~2024年国谈中,都有7个新药成功纳入医保。(详见图二)
三、保留14家
仍保留在2024年TOP20的14家企业中,6家排名上升,5家排名下降,3家排名未变(阿斯利康、辉瑞、恒瑞仍稳居前三)。
1、排名上升6家:外企占2/3
在排名上升的6家中,外企占了2/3(4家)。即罗氏和诺华都前进了2位,分别由2018年的第6、7位前进到2024年的第4、5位。默沙东和诺和诺德都前进了3位,分别由2018年的13、14位上升到2024年的10、11位。罗氏、诺华、默沙东在2021~2024年5次国谈中,分别有12个、5个、4个新药经国谈成功纳入医保,国采涉及诺和诺德的主要是第6批国采的胰岛素,降幅都不大。
排名上升的2家本土药企是齐鲁、正大天晴,分别前进了3位、2位,分别由2018年的第9位、11位前进到2024年的第6位、9位。齐鲁、正大天晴前9批国采分别涉及96个、83个产品,但两家都在集中精力向创新转型,其创新成果在国谈中也得以明显回报,仅2021~2024年5次国谈,齐鲁和正大天晴就分别有6个和5个成功纳入医保,实现了腾笼换鸟(由创新药替代仿制药)。如齐鲁的安可达(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正大天晴的福可维(盐酸安罗替尼胶囊)等新药都已实现巨额销售。(详见图二)
2、排名下降5家
在排名下降的5家企业中,有本土企业3家、外企2家。
其中,两家外企赛诺菲、拜耳在2024年的排名较2018年的都下降了3位。赛诺菲的波立维(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折戟4 7,拜耳的拜糖平(阿卡波糖片)以近80%降幅惨胜第二批国采。(详见图二)
集采国谈七年,大品种大企业格局巨变,集采导致仿制药大品种跌出TOP20,国谈助力新药大品种跻身TOP20,创新药替代仿制药,实现腾笼换鸟。生物药前景可期,本土药企腾飞在即。
注:欢迎转载!但在转载或引用本文图片时请标明作者及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