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纳入原因看,排除了通过谈判新进入医保且仍在协议期内的品种(1个);排除了专利侵权风险高的品种(5个);增加市场规模条件,排除了2024年采购额低于1亿元的品种(24个);排除了尚未启动一致性评价且同时存在新老批件的品种(19个);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特殊性、风险较高的药物,暂不纳入本次集采,包括10个临床使用风险高的品种、4个重点管理的抗菌药物、1个临床使用存在装置适配风险的药械组合产品等;3个品种区分医保性质/品规后不满足充分竞争条件;1个品种因命名修订纳入第五批国采接续。
采购额低于1亿元!24个品种暂不集采
市场规模考量是第十一批集采选品新增的标准之一。为提升集采的规模效应,2024年各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统计采购金额小于1亿元的品种不纳入,因此排除了24个品种,包括8个口服常释剂型、6个口服液体剂、3个注射剂、3个滴眼剂、1个缓释控释剂型、1个软膏剂、1个外用液体剂、1个散剂。
24个品种以近年来新获批上市的品种居多,这些品种虽然获批厂家多,但市场尚未开始放量,销售规模仍较小,所以暂时不纳入国采。但未来随着销售规模的增长,这些品种大概率还是会被纳入集采。
从竞争情况看,利丙双卡因软膏剂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已达25家,获批时间集中在2024及2025年,此外还有10余家企业的产品已报产在审,有望陆续获批;此外,特地唑胺口服常释剂型、美金刚口服溶液剂、丙戊酸钠口服液体剂、溴莫尼定滴眼剂、林可霉素注射剂等10余个品种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也已达10家及以上。
老批文暂无过评!19个品种再等等
19个品种虽然过评企业数达到充分竞争条件,但都是以新注册分类方式视同过评,而老批文暂时还未有企业过评,实际上不算完成一致性评价,因此暂时不纳入集采。
19个品种中以口服液体剂居多,共有10个;此外,滴眼剂有4个,吸入剂、软膏剂各有2个,外用液体剂有1个。
布洛芬混悬液、吸入用七氟烷各有1家企业提交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但均未获批,剩下17个品种均暂无企业提交一致性评价补充申请。
米内网数据显示,19个品种2024年在中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公立医院、城市社区中心以及乡镇卫生院(简称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合计超过120亿元,其中乙酰半胱氨酸吸入剂、七氟烷吸入用溶液剂超20亿元,乳果糖口服液体剂超17亿元,羧甲司坦口服液体剂超8亿元等。
从竞争情况看,17个品种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达10家及以上,其中4个品种超30家,分别为乳果糖口服液体剂(36家)、米诺地尔外用液体剂(36家)、氨溴特罗口服液体剂(34家)、氨溴索口服液体剂(31家);2个品种超20家,分别为乙酰半胱氨酸吸入剂(29家)、普拉洛芬滴眼剂(22家)。
存在临床使用风险!15个品种暂不集采
部分药品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特殊性、风险较高,例如部分重点管理的抗菌药、治疗指数窄和容错率低的药物、不良反应多的药物、存在装置适配风险的药械组合产品等,采纳相关部门及专家意见,15个品种暂不纳入第十一批集采范围,其中有11个为注射剂。
15个品种中,有10个为临床使用风险高的药物,4个为重点管理的抗菌药物,1个为临床使用存在装置适配风险的药械组合产品。
15个品种2024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合计超过200亿元,腹膜透析液注射剂以超60亿元领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注射剂、万古霉素注射剂超20亿元,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注射剂、曲普瑞林注射剂、麦考酚钠口服常释剂型、碘普罗胺注射剂超1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上述15个品种中,有13个目前均由原研厂家主导市场。
从竞争情况看,8个品种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达10家及以上,其中头孢他啶阿维巴坦注射剂已达16家,此外还有10余家企业的产品以新注册分类报产在审。
存在专利纠纷!5个品种暂不集采
5个品种存在专利侵权高风险,暂不纳入第十一批集采范围,均为口服常释剂型。如吲哚布芬片,自2024年以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陆续发布通知,因涉及专利侵权,暂停了美迪深、九典制药、同伍生物、呋欧医药、鲁盛制药等企业生产的吲哚布芬片采购资格。
5个品种2024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额合计超过60亿元,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常释剂型以超38亿元领跑,吲哚布芬口服常释剂型超15亿元,伏诺拉生口服常释剂型超7亿元。
从竞争情况看,4个品种符合申报资格企业数达10家以上,其中2个品种超20家,分别为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常释剂型(26家)、伏诺拉生口服常释剂型(22家);2个品种达16家,分别为吲哚布芬口服常释剂型、阿格列汀口服常释剂型。
结语
国家集采开展至今,首次在启动阶段同时公示“过评数量达到条件但未纳入品种”,对外公布“为什么不选”,这是集采规则更加透明化的体现,同时也表明,集采机制不再单纯依赖“过评+市场规模”,还综合考虑临床风险、知识产权、监管逻辑等多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