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

米内网官方微信:米内网 menetwx

(微信中常按图片识别二维码)

品牌药企重金下注研发创新,华海、众生、上海和黄这样操作……

来源:米内网原创2019-07-18

精彩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知识产权现状的逐步改善,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才能在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创新能力是一家企业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然而,研发创新就好比一场马拉松,需要不断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但仍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于此,并乐此不疲。7月17日,在2019全国药店周暨中国医药创新发展大会上,“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如约而至,华海、众生、上海和黄等一众品牌药企的掌舵人齐聚一堂,畅谈苦与乐。

主持人:

程增江北京科贝源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发言嘉宾:

陈永红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周俊杰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总裁

张健存广州恒诺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葛 建华海药业上海创新药物研发中心总经理

叶伟平深圳市华先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传统药企研发创新双轨道:携手合作与独立自主

image.png

程增江

主持人:传统药企的转型多数走的是创新升级之路,相信很多药企都会或多或少地遇到一些风险,众生药业在创新升级之路中有着怎样的考量呢?

image.png

陈永红

陈永红:众生药业是一家传统企业,今年成立40周年,也是上市的10周年。在大众的眼里是一家传统的中药企业,目前公司的销售占比主要是以中药为主,中药占比大约为64%,化药占比大概36%。从2011年(上市后的第三年),公司开始进行创新药的探索。制药企业的价值回归,就是看究竟能提供哪些治疗疾病的药物,制药企业最终要靠新药活下来。

众生药业之前在创新研发上也走过了一些弯路,最初与大学合作,主要重点在于学术上的研究,出发点不在产业化与商业化,后来改变思路,选择与药明康德合作,目前签约的11个项目中已经有7个拿到临床批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这个过程中,风险是存在的,首先必须要坚定信念,其次,要把自身产品的市场基础做扎实,第三,要敢于面对失败,第四,有资本的支持将更有底气。传统药企的转型升级,必须把自己的根基做扎实了,再去谈创新。目前一致性评价就是把自身原有产品做扎实的工作,也是药企普遍的选择,不做就活不下来。

主持人:中药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的思考有哪些?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image.png

周俊杰

周俊杰:上海和黄药业以中药现代化为目标,这些年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与发展。早些年,公司的发展重点在于对经典产品的二次开发。经典产品蕴含中药传统文化,非常有价值,而最近转向了中药创新药,包括一些经典名方等,也开始与研发机构合作开发化学药的1类新药。

中药做国际化的空间非常大,但在国外做临床,困难还是挺多的。在挑选产品时需要慎重,对于一些有效部位等需要进行详细的数据来做支撑。

企业不论大小,创新看重优势

主持人:大多数的品牌药企都是从新锐公司成长起来的,广州恒诺康医药科技作为新锐公司的代表,成长经历又是如何呢?

image.png

张健存

张健存:美国毕业以后,早年间在吉利德的工作经验,让我收获颇丰,在那里吸取到了很多做药的经验,可以借鉴到现在的工作中。小公司在做研发创新工作,无法与品牌企业相提并论,包括产品上市后的市场营销、产品销售渠道等,品牌企业都有着自身的优势。

小公司要获得自己的立足之地,只能以技术为优势。在选择项目的时候,先根据团队的经验、知识特点以及企业的营销优势等进行选择,产品的卖点要落在依存性、疗效性、安全性这些基本的地方。总的来说,在公司处于小的阶段,研发创新应该更加专注,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找到技术上的优势。

主持人:化学药企业如何做研发创新?华海药业的创新有何特点?

image.png

葛建

葛建:华海药业在仿制药领域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创新药起步是比其他国内巨头晚一点,但最近几年还是获得了一些成绩。目前有一个抗抑郁的药在临床二期,与传统药物相比起效更快、副作用更低。公司在抗抑郁、老年痴呆、抗肿瘤、类风湿关节炎几个类别,今年或者明年都有产品进入IND阶段。

华海药业优势在心脑血管、中枢神经类,在选择项目时,更多倾向于企业优势领域,也是择优之选,此外,其他热点领域也可以根据团队的研发经验权衡利弊。

都说印度的CMO好?国内优势更明显,工艺链更完整

主持人:与品牌药企合作新药研发时,对于原料药的需求有哪些特点呢?帮助他们解决了哪些诉求?

image.png

叶伟平

叶伟平:近年来专注于小分子药物CDMO,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公司国内客户占6成以上,与很多品牌企业合作中都能获得积累。从立项角度来看,品牌药企很多情况下以引进与合作为主,独立研发比例不高,非常切合目前的实际情况。

品牌药企以引进为多时,工艺链整合问题就成为了企业非常重视的问题,传统工艺的成本都比较高,这时企业最多的需求在于降低成本。创新药企业有自己的工艺开发,但缺少工厂与平台,他们的需求与品牌药企不一样,他们对成本的敏感度没有很高,但需要提供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方案以及帮助他们完成与国内生产企业的对接工作。

主持人:业界经常会把国内的CMO/CDMO与印度进行比较,国内在这个方面的优势与劣势有哪些?

叶伟平:综合来看,国内其实优势更加明显,工艺链更加完整,工作质量与素质上也会更加精细。而环保压力是世界性的问题,印度也同样面临这样的压力。印度的传统优势在于英语交流较为便利,解决了语言问题后国际化之路走得就很顺畅了,慢慢地就把原料药优势做起来了。中国优势应该在本土,预计本土市场发展会更快,国际化之路需要更多时间来打磨。

结语

随着医保支付制度改革,越来越多创新药获得了医保的支持,患者与药企均为受益者。陈永红提到,目前商业保险正在提速,创新药既体现了药企的价值,也体现国家守护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意志,在多方努力下,真正有价值的产品终究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周俊杰表示,经典明方在中药新药审评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这些有着浓厚底蕴的产品,真要深究起来其中的门道并不容易,其研究的成本时间比做一般的新药还要多,目前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地调整神评审批政策,相信未来中药创新药的发展空间也将更加广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