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事件
8月1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广东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广州开展“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专题调研。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呛声”广东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认为公立医院改革没有突破。钟院士提出,“所有公立医院最公益的体现就是医务人员的工资全部由政府买单,现在全国都做不到,这个不改革,其他都是假的。”这一观点引发经济学家的反驳。政府到底该不该为医生工资买单?
正方 政府投入偏少导致医药费升高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党组书记骆文智在8月19日的专题调研会上汇报时称,全省58家县(市)153家县级公立医院均要参加改革并取消药品加成,不再靠“卖药”营收,这些医院覆盖了广东所有县级公立医院。但医院要生存,所减少的药品收入怎么解决?80%由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补偿,10%由各级财政补助,10%由医院自行消化。
钟南山对此表示不满意,他认为,取消加成后,由各级财政补助的10%“实在是极少极少”,八成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来补偿就意味着看病的支出依旧转移到了个人,“医院自己想办法解决,收费就要从这个项目转到了那个项目”。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庄建也在会上表示:“实际上,政府给我们医院的钱不到总支出的5%”,这些钱连给离退休人员发工资都不够。钟南山提出,“所有公立医院最公益的体现就是医务人员的工资全部由政府买单,现在全国都做不到,这个不改革,其他都是假的。”
事实上,钟南山院士并非首次提出这一观点。今年“两会”上,钟南山就提出,医改多年未能取得明显突破,关键就是“医生工资由谁埋单”未能解决。钟南山在两会上晒出数据,2013年广州三甲医院医生账面工资收入4.6万,实际收入达到19万。政府投入偏少,导致医生从靠技术吃饭,变为靠卖药、开检查等生存,医生的劳动价值不能回归,对于医改也就没有积极性。
反方 医生工资政府买单是“倒退”
钟南山对医改的这一“呛声”引发了媒体的关注。宏观经济学者胡释之在接受《凤凰财知道》的采访时提出,“医生工资由政府买单”是倒退。
胡释之认为,钟南山院士开的这个药方,不是改革,而是向旧体制倒退。“医务人员的工资由政府买单,政府的单又由谁来买?还不又是强迫纳税人来买。所以,由政府买单,可不等于你可以看病不花钱,而是你不看病也得花钱。”医务人员的工资由政府买单,会使得医生的衣食父母从患者变成官员。“让医生变得更不用在乎患者,怎么能叫改革呢?”同时,胡释之认为“医生想挣患者的钱,对患者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医生实际也是出售自己医疗服务的商人,医生越想挣钱反而会越努力提高自己的医技,让患者受益。患者要担忧的不是医生想挣你的钱,而是没有医生想挣你的钱,那就有钱也救不回命了。
公立医院敞开收费会不会导致患者看不起病?对此,胡释之认为,公立医院的问题不是市场化问题,而是没有真正市场化的问题。“没了垄断特权,医院可以选择漫天要价,但患者也可以选择不在你这看病,而是把钞票投给新的性价比更高的医院。因此,开放的市场,医院自己也不会胡乱要价。”
记者点评 医改不能单纯用经济思维
纵观网上评论,经济学家说医生是经济“门外汉”,医生说经济学家不懂医疗的特殊性,医改辗转多年,其中的复杂,确实不是单个领域的学术经验可以解决的。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医生的收入该由谁埋单,让患者为大药方、大检查埋单是绝对不合理的,会进一步激化医患之间的矛盾。把医生比喻成商人,这个观点也令人难以接受。难道急诊室要恢复没钱就不抢救的风气吗?治病救人成为一个商业行为,医生的职业伦理又在哪里?钟院士说,医改要多听医生的意见,然也。如果医生感觉为盈利疲于奔命,而忘了治病救人本身,受损的何止是患者。医疗的公益性和市场性,两者之间如何平衡,考验政府以及各方的艺术。